1615282072.jpg

告別Bad-Bayersoien小鎮如畫般的小湖美景之後,我們經由昨天逗留過的壁畫小鎮Oberammergau直直往南,抵達楚格峰(Zugspize)下的愛波湖(Eibsee)。 

楚格峰是德國第一高峰,屬於阿爾卑斯山系。在德文中,Zug有「雪崩」的意思,而Spize則是「高峰、頂峰」之意;顧名思義,楚格峰因其雪崩而得名,雖然標高只有2692公尺,遠比我們的玉山來得低,卻因緯度高,使得峰頂終年積雪。

許多人到德國南部,會專程搭「齒軌纜車」或步行上楚格峰頂一遊;據說天氣好的時候,從山頂俯瞰愛波湖,愛波湖水就像一顆藍寶石。但搭纜車的費用甚高,加上今天峰頂天候不佳,我們決定放棄,改在愛波湖上乘「腳踏船」,仰望這座美麗的雪崩之山。 

1615282073.jpg   
1615282074.jpg   

愛波湖不算大,湖中有幾座小島,黃白相間的礁石錯落;許多人浮潛到島上做日光浴,或在岸邊戲水,享受夏日的悠閒時光。至於在湖岸邊健行的人,就更多了;不過,今天我們選擇了「腳踏船」。算算出國前後,也好久沒騎單車了,卻沒想到這「腳踏船」的運動量頗大,還好我的腿力不錯,正好利用一個小時的遊湖時間運動一下。於是這腳踏船,便由我和夥計充當「司機」,我們的四條腿搖身變成「人工馬達」,靜悄悄沒有一點兒聲音,讓後座兩位老師可以盡情享受湖上風光,或吹風、或躺臥,或慵懶的吃水果、做日光浴。 

愛波湖水清明如鏡,美景當前,兩位老師一開始的確樂在其中。但隨著楚格峰頂飄來雲霧,我和夥計漸漸有了不祥的兆頭──是的,後座這兩位勇士完全不甘寂寞,安於世地靜態賞景、沉思,對他們來說是絕對不夠的──他們移動了身體,但並非要和我們交換位置、體驗踩踏的感覺,而是準備在楚格峰下的腳踏船後座跳躍了……要知道,跳躍的騰空、著地(這裡應該要改成「著船」),和船行是有時間差的,一個沒抓準,人便會與船分離。這回,夥計必須司機兼攝影,轉頭為他們拍照;至於我,只能在一邊皮皮銼,真擔心一回頭,他們已不知去向…… 

1615282075.jpg   
1615282076.jpg   
1615282077.jpg   

你是不是想問,另一位「飛躍新天鵝堡」的勇士跳躍照呢?有的,別擔心,勇士有練過,當然不可能落水啦!你瞧,衣服是乾的,但因這一系列照片裡,跳躍勇士的情緒高亢、彈性奇佳,由下往上拍時,只見勇士不可一世地露出完全未經修飾的Q彈小白肚,偏偏我的Photoshop馬賽克功能故障,只好在此跟觀眾致歉,限制級照片僅開放網友匿名向版主無版權索取。 

下午,我們一路將車開到德、奧邊境的鄉村小鎮「伯徹斯加登」(Berchesgarden),登船遊覽國王湖(Koenigsee)。2006年我和夥計來訪時,因錯過了最後的船班,只能在餘暉中望湖興嘆,這回,總算是趕上了。國王湖被群山包圍,遊船行至湖中,船上導覽員吹奏一段小喇叭,測試山谷裡的回音,據說這回音最多會有七次(我的聽力差,怎麼聽都只有一次)。導覽員說國王湖的湖水潔淨,是可生飲的飲用水(Trinken Wasser),在全歐數一數二;船上遊客促狹地問他自己敢不敢喝這水,這個德國導覽員幽默地笑說自己更愛喝啤酒。 

1615282078.jpg   
1615282079.jpg   
1615282080.jpg   

根據導覽員的解說,國王湖四周的岩壁山峰,是攀岩者的最愛。這些山峰,還包括了標高2713公尺的德國第二高峰「瓦茲曼峰」(Watzmann);可想而知,這些攀岩者不可能有船上跳躍者的好運氣,若不慎失足墜落,便可能永遠葬身國王湖底。不過眼前這個矗立在「法肯許泰那岩壁」(Falkensteiner Wand)邊的紅色十字架,紀念的是1688年發生在此的71名船難罹難者,當時這艘船載著朝聖者,前往湖中小島的「聖巴多羅麥教堂」(St. Bartholomae)禮拜,卻不幸遇暴風而沉沒。 

國王湖是個狹長的湖泊,長有8000公尺,寬僅有1200公尺,水深大概是200公尺。遊船公司沿著湖中的小島與湖岸,標出十五、六個景點,搭電力船遊湖時,時間充足的旅客可以買最長程的票,任意在各個停靠站下船,玩夠了,再搭下一班停靠的電力船前行。這回我們搭上倒數第二班船,因為時間關係,只能到聖巴多羅麥教堂一遊。聽說教堂旁的餐廳裡,有名聞遐邇的煙燻鱒魚;我們無緣吃到鱒魚,倒是在教堂外頭聽到唱詩班的練唱聲,時間彷彿回到中古世紀。

1615282081.jpg   
1615282082.jpg   
1615282083.jpg   
我們的旅行隨性寫意,因為時間掌控的關係,常常沒辦法盡覽一個景點的全貌;不過我覺得這倒無傷大雅,要刻意的安排,才能吃到該吃的、玩到該玩的,老實說也有一點兒累。我和夥計到國王湖第二次了,好像也只是打個照片就要離開,但她的美在我們的心裡並未減損。倒是坐在電力船上,我們被身邊一個台灣旅遊團愛拍照的阿婆,近距離的肢體騷擾,弄得心裡很不舒服。

這一路湖光山色、風景優美,解說員賣力的以德文、英文交互講解,大半遊客雖未必聽得懂解說,也都遵守秩序,只坐在位置上按按快門、不會起身拍照,以免打擾別人。唯獨這位台灣阿婆,硬是要站起來、立在走道上,接著,慢慢進逼到我和夥計的座位中間,務必找個好角度拍照。坐在我們對面的Vivian看到,體貼的皺眉示意阿婆適可而止,沒想到這阿婆會意了,說了句「sorry」後,擠得更近了,我只好縮著頭,直往窗邊的夥計身上靠過去……台灣前往歐洲旅遊的人很多,美景當前,不顧禮貌與形象的也不少;但願多出國看看,可以慢慢改變這種自私的心態,提昇國家的整體形象。

1615282084.jpg   
1615282085.jpg   
傍晚離開國王湖,我們循著舊時路,來到位於南德小鎮伯徹斯加登近郊,Ramsau村莊邊的小教堂,準備在這兒找地方住下來。這個名為「聖‧瑟巴提安」(Die Dorfkirche St. Sebastian)的小教堂,在1512年左右建成;路上的標誌牌說,聖誕歌曲「平安夜」的作者奧地利籍的Josef Mohr在1815年也曾到過這兒。百餘年來,她始終是許多風景月曆的最愛,2006年我們初訪時,即被她的美所吸引,這裡也是這回和Vivian與Hubert同行,我和夥計最推薦的地方。 

歐洲的美景,可能因為天災少,地理、地貌的變動本就不大;但更重要的是,人為破壞的程度在這裡,簡直微乎其微。夥計從小看到大的小教堂月曆長這樣,七年前我們初訪時沒甚麼改變,現在眼前小教堂的風貌也一如當年。當這個世界把「善變」當作最「恆常不變」的生存法則時,我們該想想週遭與自己的生命裡,甚麼要素可以恆常不變,卻歷久如活水常新。 

1615282086.jpg   
1615282087.jpg

由於這個鄰近奧地利薩爾茲堡(Salzburg)的山區,早年以採鹽聞名,所以,當地人也把這個使他們得以生存並致富的礦產,稱為「白色黃金」(Weisse Gold)。地底下採鹽,地貌卻因此得以保全。教堂邊清澈小河流過,吸引許多畫家來此作畫;而今天,這裡已列入國家公園,四季不同的風貌,讓這一整片原始樹林,有了「魔法森林」(Zauberwald)的美譽。 

週末夜,我們在村莊唯一的餐廳吃飯;2006年我們在這裡吃過一次鄉村料理,所以今天特別帶兩位夥伴前來。點了魚、點了豬排,還有一份濃濃醬油香的蛋料理。負責點餐的可能是老闆,一點兒都沒有架子:德文不懂沒關係,菜單有英文版;看我們四人只點了三份餐(其實是怕吃不完),交代還侍者送餐盤時,多送了四個小盤子,讓我們容易分食,不需我們開口要,真是體貼至極。鄉村啤酒清涼甘醇,道地的德國酸菜醒人脾肚;至於餐點,果然有「鄉村風味」──夥計直說那份蛋料理裡頭,充滿了滷肉飯的醬油味兒。

1615282088.jpg   
1615282090.jpg

美麗的星期天早晨,散步時,迎面走來一對穿著傳統服飾的老夫婦,這樣的服飾是安息日裡用來榮耀上帝的。一路上著迷於德、瑞傳統服飾的Vivian非常興奮,希望能與他們合照;我盡力講出他們能聽得懂的德文,沒想到他們不但輕易地就聽懂,還很高興的與我們留下這張照片。旅行途中,我實在太喜歡老人家了,只有老人家願意聽我一個字、一個字慢慢拼湊德文。拍完照,這對和藹的老夫婦祝福我們有一個美好的星期天。 

這樣美的地方,怎麼幾百年來開發得這麼有限呢?換成在台灣,大概早就擠爆商家、管理失當,到處充滿垃圾了吧?我任教的學校附近,去年多了一個景點,叫作「天空之橋」;這座理當帶著民眾觀賞美景、直達天聽的橋,卻破壞了整個社區的寧靜與自然風貌。台灣有許多天然美景,許多地方一點兒都不輸給歐洲;把每個地方維護好,朝永續經營的目標邁進,真的這樣困難嗎?這裡距離台灣只有半個地球,人們對於生存、禮節與環境的思考,卻有數百年之遙。

1615282091.jpg   
1615282092.jpg   
1615282093.jpg   
1615282094.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教堂 雪崩 德文 踏船
    全站熱搜

    Kopfho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