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5282168.jpg

我們深愛慕尼黑 (Muenchen)。對我們來說,有別於德國一貫嚴謹而正式的基調,這個巴伐利亞之都,像是個自古幽居於安逸的南國,能讓人身心完全放鬆的快樂天堂。 

我們難忘英國公園 (Englischer Garten) 裡大口喝啤酒的午後時光。市政廳廣場與露天市場裡人群雜沓的歡愉氣氛、聖母教堂 (Frauenkirche, Dom zu unserer lieben Frau) 裡雄偉巨大的石柱與彩色窗玻璃上透進來的陽光、廣袤的奧運公園裡既復古又現代的建築群,都把我們拉回遙遠的過去。 

當然,慕尼黑也是飲食與購物者的樂園:好吃的烤豬腳佐酸菜、好喝的啤酒佐水煮白腸、香酥有嚼勁的辮子麵包 (brezel) 自然不在話下,那些說得出名字的名牌精品,只要你的口袋夠深,都能帶得回去!

1615282169.jpg   
1615282170.jpg   

瞧!我沒說錯吧,「瑪莉恩廣場」(Marienplatz) 邊的 Viktualienmarkt (「維克多力安市集」,一般也稱為「穀物市場」) 裡,夥計找到了一路上心心念念的「杜松子」(die Wacholderbeeren,英文名是 Juniperberry)!話說這是德國酸菜裡一定會加的香料,但在台灣實在難找,於是立刻買了兩包,真沒想到這個庶民市場裡的南北雜貨如此便宜!轉個彎,另一個夢幻之地正等著夥計:「甘唄熊軟糖」專賣店 (Bear & Friends) 裡甚麼造型都有,不只熊軟糖,藍色小精靈、車輪軟糖、蟲子軟糖,甚至連八角香料味兒的軟糖都找得到,讓人目不暇給! 

「甘唄熊軟糖」是夥計從小就愛的,許多德國旅館一打開房間,就有兩小包熊軟糖放在枕頭上歡迎客人。只是生性節儉的夥計已在超市裡買了一大包便宜的甘唄熊軟糖,至於要帶回台灣的,他打算回到法蘭克福再添購,以便控制行李重量;因此,進入專賣店,他左思右忖,最後只買了個三塊錢的小熊鑰匙圈做紀念,把夢想重新裝回心裡頭,好好封存起來。但另一邊,口袋夠深的夥伴Hubert老師可就大大不同了:市場另一頭的老城門邊,第一個昂貴的寶藍色Rimowa皮箱輕鬆入袋,價格是杜松子的兩百五十倍;不多時,一個地鐵站外的另一家皮箱店,第二個昂貴的銀色Rimowa皮箱──Classic Flight 63 成為囊中物,價格是小熊軟糖鑰匙圈的一百五十倍。 

而就在一路稱職地扮演「有錢大爺的小跟班兒」的我與夥計兩人瞠目結舌,被來來去去近千歐元的天價弄得頭暈轉向、尚未回神之際,更令人眩目的場景來了:A&F連鎖店門前的可愛猛男,正對著Vivian與Hubert熱情微笑 (猛男到底對誰微笑,目前尚無定論,兩位老師至今仍各執一詞)──這還有甚麼好猶豫的呢?只見Vivian與Hubert老師大方地往前,直奔天堂!手拿杜松子的恩尼斯特廚房老闆,害羞且假道學地快步迴避;夥計沒辦法,相機在手,只能硬著頭皮向前,最後仍羞於靠近,只好讓兩位老師自己互拍……美食,喔不,是美景當前,你說,這慕尼黑可不正是飲食購物者的快樂天堂?從要價 0 歐元的熊軟糖夢想,到如假包換的無價猛男,應有盡有! 

1615282171.jpg

言歸正傳。我們在 Viktualienmarkt 裡,倒是重溫了慕尼黑水煮白腸的美好滋味──酷熱的盛夏,再沒有比冰涼啤酒、香酥德國結以及水煮白腸配上黃芥末醬更美好的午餐組合!至於下圖左上角的水果,德文名叫 kolumbien physalis,夥計說中文有人翻譯作「燈籠果」,是一種味道比番茄略淡的多果粒水果;至於下面狀似「蒸肉圓」的市場甜食,名叫 Punschknoedel,一個要價2.1歐元,外頭白白的部分像是「翻糖」調稀後的糖霜,甜得不得了,而裡頭的餅乾,嚐起來則像巧克力沙琪瑪,相當有趣! 

市場另一端,我們真正花了一點兒功夫尋找的,則是老店 Café Frischhut 的 Schmalznudel,這個美味甜食頗值得一提。Schmalznudel,是一種用豬油炸的麵糰,各種造型不一,炸完後香酥的外皮沾上糖粉,就像我們熟悉的甜甜圈與油條綜合體。這麼一大個,要價2.3歐元,以美味的程度與店家所在地點來說,並不算貴。我們進了店坐下來後,本不知道該怎麼點,聰明又多金的Hubert老師靈機一動,把ipad上的圖片秀給老闆看,老闆莞爾一笑,大概十分得意地想著,原來自家的產品早已藉著網路,無遠弗屆地紅到遠東去了! 

1615282172.jpg   
1615282173.jpg   
1615282174.jpg   

Viktualienmarkt 最早是個農民市集,從農產品、花果農作物,慢慢發展出今日的規模。在這個佔地近 220公畝的穀物市場裡頭,除了四處林立的吃食,花店、蔬果店、肉製品店裡,則彙集了來自德國各地的花卉、肉品、獵物、家禽、乳製品;而來自亞洲、美洲與非洲的各色奇珍異果也琳瑯滿目,讓人眼花撩亂。大部分攤位從星期一到星期六都開放,開放時間從一早直到晚間八點,可謂慕尼黑最吸引人的角落之一。記得2006年我和夥計在這裡買到了一個可愛的帆布袋,可惜這回再來,已經找不到當年的厚帆布;但能回顧市場裡美好的氣氛,仍讓我們感到無比興奮。 

1615282175.jpg   
1615282176.jpg   
1615282177.jpg   

除了穀物市場,人來人往的瑪莉恩廣場上,就數北側的「新市政廳」最為巍峨醒目,堪稱慕尼黑著名的地標之一。這棟建造於19世紀末的哥德式建築,正面裝飾著許多傳說故事裡的英雄,不管雕塑內容或結構造型,均十分華麗。市政廳正中間高約85公尺的鐘樓上,矗立著全德最大的木偶時鐘,每天早上11點、12點,以及下午5點與9點,會有真人大小的木偶繞著圈兒,輪番轉出,搬演16世紀德皇威廉五世的婚禮場景,演出時間大約是十分鐘。記得我們跟著人群,在06年夏天,抬頭仰望了許久,可惜這回時間不對,沒能再看一次。 

慕尼黑另一個更為經典的著名地標,自然就是有著兩個「綠洋蔥頭」高塔的「聖母教堂」,她的歷史可以遠溯西元1494年。教堂雖建成於15世紀,但其尖頂卻遲遲沒有完工。直到50年後,這個原為哥德式建築的教堂頂端,卻被安上一個文藝復興時期所流行的「圓頂」。後人因其異國風味 (文藝復興來自義大利),戲稱它為「浪漫國家之帽」;到後來,這種「浪漫圓頂」風格的教堂設計,竟成為許多南德教堂建築的典範,很有意思!進入教堂內部,幽深寧靜的挑高空間確實令人感到肅穆,而長型的彩繪窗玻璃,則明亮高聳地讓人屏息稱奇。 

這些彩繪窗玻璃的背後,有個關於「魔鬼腳印」的傳說。根據我讀到的版本,教堂的建築師Jurg von Halsbach,當初因對於建此浩大工程的無助,曾請求魔鬼協助;他對魔鬼許願,承諾建造一個從裡頭無法看到任何一扇窗戶的教堂。就在魔鬼幫他建了教堂後,狡獪的建築師帶著魔鬼到教堂中間,告訴他:「站在這裡 (某個特別的角度),你是看不到任何一扇窗戶的;但是所有來教堂禮拜的人,都會坐在一個光源充足的區域。」意思是,窗戶其實很多,只有你站的這個角度看不到。魔鬼被唬弄了!於是憤怒地跺腳,其腳印留在石地板上,變成了傳說中「魔鬼的腳印」。這傳說後續的發展與分歧尚多,想當然一個有名氣的地方或人物,發生在他們身上的穿鑿附會是永遠不嫌多的。 

  
1615282179.jpg   
1615282180.jpg   

另一個慕尼黑著名景點,是「奧林匹克公園」。這是1972年慕尼黑奧運眾多比賽場館聚集之地,雖已距今40年,鋼骨與玻璃所建構的「帳篷式屋頂」,卻仍美得讓人的視覺感到震撼。在奧運公園旁邊,則是 BMW 的汽車公司總部,記得06年來此,她的「扭曲漏斗新大樓」還沒完工,如今早已啟用多時,與四個圓柱狀的舊總部大樓互相輝映,矗立在奧運公園入口,非常吸精。 

但這個建築恢弘、氣派十足的奧運公園,卻有段悲傷的歷史。1972年奧運舉辦期間,巴勒斯坦恐怖份子「黑色9月」,潛入了選手村,殺害了兩名以色列選手,並挾持九名以色列奧運代表團人員作為人質,威脅以色列當局必須立即釋放兩百名政治犯,並讓他們安全離開。豈知以色列政府並未妥協,加上當時的西德政府強力鎮壓、突圍失控,終於使得九名人質全遭殺害,外帶一名西德警察命喪黃泉。當然,奧運也就因此中斷了一整天,直到混亂暫時敉平,奧會主席呼籲各國應當讓比賽繼續。 

流血事件雖使以色列與部分國家退出比賽,這屆奧運卻在運動場上,刷新多項世界記錄,成就可謂空前。當年,甫於上一屆墨西哥奧運奪得八十公尺跨欄銅牌的我國田徑女將紀政,擔任了台灣代表隊的掌旗官,卻因有傷在身無法參賽,錯過了打破自己所保持的多項世界紀錄,與在奧運再添獎牌的絕佳機會。也在那一年,兩位400公尺接力奪金的美國黑人選手,因抗議美國不重視黑人人權,領獎時對國旗做出不禮貌舉動,而被取消領獎資格。當然,自此而後,奧運的安檢規格年年提高,此後再無類似事件發生。這些不管陰鬱、輝煌或令人哀傷、讚嘆的過往,都已成為這座奧運公園的歷史,而那一年,我正好兩歲。 

1615282181.jpg   
1615282182.jpg   
1615282183.jpg   

離開奧運公園,我們趕赴瑪莉恩廣場所在的城中區,品嚐道地的南德烤豬腳。這家店我們在2006年來過,就位於 Sparkassenstrasse大街上,名叫Kuffler Haxnbauer。怕用餐時間大排長龍,我們還特別在前一天逛街時先訂了位,沒想到中午十二點用餐時間一到,客人卻寥寥無幾。要知道在這樣小有名氣的店裡頭,服務生看慣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客人,雖不至於不禮貌,但其服務姿態可都是擺得很高的。 

由於下午得開車,我們只點了兩杯啤酒,外加一個二分之一豬腳、一份帶皮切片豬腳,以及一份烤牛膝;四人分食三份正餐,加上酸菜與啤酒,仍然讓我們吃得很撐。不過,這豬腳是真的好吃:表皮酥脆卻不難入口,豬腳內裡的肉質鮮嫩多汁,卻一點兒都不膩口,配上一大碗酸菜,真是人間美味!至於牛膝,相較之下則顯得較為普通;但整體說來,比起之前吃到的任何鄉下料理,這是精緻多了。舊地重遊,我和夥計少了一點兒初次品嘗時的興奮,卻多了許多緬懷過去的滄桑之感。 

1615282184.jpg   
1615282185.jpg   
1615282186.jpg

緬懷奧運歷史、沉浸足球之樂、欣賞皇宮教堂建築之美、找尋「新美術館」的藝術軌跡、大啖豬腳水煮白腸、瘋狂購物、精品猛男,或者沉溺在五光十色的穀物市場裡盡情尋寶──這些都是慕尼黑吸引人之處;但如果到慕尼黑,不走一趟「英國公園」(Englischer Garten),和慕尼黑當地人一起徜徉在夏日午後的清涼啤酒與歡笑聲中,這趟悠閒的南德之旅,一定令人感到美中不足。 

狹長型的「英國公園」佔地廣袤,由南到北徒步穿越,少說要一個半小時。細長型的公園若以穿越中間的大馬路分割成上、下兩截,彙集午後喝啤酒人群的「中國塔」大型露天飲食區,正位於近市區下半截公園的中間。由於我們第一天下午從城中區前往英國公園時沒抓準距離與方向,搞錯了電車下車站,以致多折騰了50分鐘,才拖著剛到手的兩只閃亮亮Rimowa皮箱,渾身狼狽又飢腸轆轆地走到中國塔。 

時隔七年,這已是我和夥計第三次到英國公園裡大快朵頤──2006年我們連續進來吃了兩次!不敢高估自己的肚皮,這回四人點的都是0.5公升的「小杯啤酒」,外加烤香腸、烤豬腳、生菜沙拉、一大碗炸馬鈴薯塊以及小麵包。這裡的食物並不特別精緻,但說也奇怪,這一杯一杯清涼啤酒後頭的歡笑聲,一下子便讓我們渾身的倦意全消!在這裡,沒有人會注意你的吃相,你也不會在乎旁人的歡談笑鬧,因為在舒坦歡愉的酒酣耳熱裡,這個南國之都正展盡歡顏,熱情邀你入懷。 

四個人的旅行,就在路德維希二世統治過的這個巴伐利亞古都,要開始倒數終點了。旅程,不管欣喜、疲憊、快意、碰撞,或者極其沉穩安逸,都讓人能冷靜地、一步步地思考自身、思考週遭,思考未來。當香腸安慰了脾胃,啤酒重整了思緒,歡笑聲中,我許下有朝一日能再回英國公園暢飲啤酒的願望,期待有生之年能再與我的南方安逸忘情共舞,把酒言歡。 

1615282187.jpg   
1615282188.jpg   
1615282189.jpg   
1615282190.jpg   






arrow
arrow

    Kopfho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