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JPG  

離開令人震撼的紐倫堡 (Nuernberg),帶著聖母教堂廣場上「幸運之環」的好運氣,我們小心地開著車來到羅騰堡 (Rothenburg),進入一個充滿中世紀氛圍的古城奇境。

羅騰堡,是德國頗負盛名的兩條旅遊之路:「浪漫之路」(Romantischestrasse)與「城堡之路」(Burgenstrasse)的交會點,她的原名是「在陶伯河之上的紅色城堡」(Rothenburg ob der Tauber),至今仍留有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古城牆,是德國當今最主要,也最賺錢的觀光城市之一。

總人口只有一萬出頭的羅騰堡,位於巴伐利亞邦西北角,與巴登‧符騰堡邦相鄰。為了保護這座古城,交通建設諸如高速公路或鐵路,均遠離城區、繞道而過;這讓迂迴許久才進入城區的我們,恍惚潛入一個沉睡之地,整個城靜悄悄的,大白天的冷空氣裡,聽聞不到一點兒聲息。

002.jpg 003.jpg  

從東側城門邊的停車場進入古城區,藍天裡艷陽高掛,卻不時吹來陣陣涼風,讓穿了長袖襯衫的我們都還覺得冷;這樣涼快的天氣,配上寂靜矗立的磚紅城牆,一下子就有了回到過去的錯覺。可惜拜訪這兒的遊客過多,城牆邊免費的公廁難以保持乾淨,都說德國人最有秩序也愛整潔,但看來不需收費的地方,管理卻並非易事。收費與罰則後頭,顯然常包含著令人不得不正視的人性考慮。

步行了一會兒,沉默的古城巷弄裡,才陸陸續續出現遊客。眼尖的夥計隨即在一個賣紀念品的店家攤位上,發現了遠近馳名的甜點:「羅騰堡雪球」(Rothenburger Schneeballen)。雪球,是把麵糰壓平切條,裹成比拳頭大的圓球後,再放到特定容器裡去炸,炸熟之後沾上白色糖粉,便成為「原味雪球」;若再裹上榛果或巧克力,或沾上一點堅果,又是別的口味。我們原以為它會甜得不得了,沒想到一點都不膩口,真是好吃極了!

004.JPG 005.JPG 006.JPG  

順著彎曲的巷弄,走到市政廳廣場,人潮突然大量湧現。原來一群美國大學管樂團的巡歐演出,正好來到此地;提早入座的我們挑了個好位置,就在人來人往的市政廳廣場上,和著午後的麗日涼風,享受了一場美好且放鬆的音樂饗宴。看了節目單上樂團的介紹,一個短短暑假,這些年輕人們倒是跑了好些個國家;曲目的安排也有意思,開頭來個巴哈拜拜碼頭,中間主要部分全是老少咸宜的美國曲調,最後再來個貝多芬快樂頌大合奏,讓半世紀前曾敵對打仗的賓主都盡歡。

台下的Vivian老師屏息靜聽,她拿手的樂器正是管樂團裡最有氣質的長笛;夥計不辨七律,陪我們坐了一個小時,天氣舒服得讓他瞌睡連連;而我,仔細推敲著曲目安排的玄機,並悄悄盯著指揮在重複演奏的段落是否帶出不同感受;至於Hubert老師,則已經隨著美妙的樂音,把整個樂團的團員細細瀏覽過一遍:哪個胖哪個瘦哪個俊俏哪個優雅哪個閒閒沒事只需要久久匡啷一聲敲個鈸,都在清涼的午後難以遁形。

007.JPG 008.jpg  009.JPG 010.jpg      

廣場上,除了歷史悠久的市政廳本身,「市議會飲酒廳」(Ratstrinkstube)以及有著美麗凸窗的「瑪麗安藥局」(Marien-Apotheke)都是著名地標;管樂團身後正在整修的建築,便是有名的「市議會飲酒廳」。而在廣場另一端,建於 1608年的「聖‧喬治屠龍雕像噴水池」(St.Georgsbrunnen),正與維修中的飲酒廳隔著樂團靜靜對望。圍繞市政廳,許多博物館林立,像是「刑事博物館」、「帝國城邦博物館」、「玩具博物館」與「聖誕博物館」等,讓這小城處處是歷史。

觀賞管樂演出前,我們登上市政廳高聳的塔樓,俯瞰古城四週:紅色的城牆、屋瓦與眼前的綠野平疇,交織出無邊的旖旎風景。原來陶伯河是萊茵河南邊的支流,羅騰堡正位於陶伯河東岸的丘陵上,鮮明的地理位置,讓她成為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自由之城」,享有獨立的司法與防衛權。而標高約400公尺的紅色城堡,因建在眾多高低起伏的綠色丘陵之上,從遠處就能輕易抓住人們的視線;此刻,站在塔樓上登高望遠的我們,心曠神怡之際,可正是遠方遙望城堡的人們眼裡的風景呢!

 011.JPG 012.jpg 013.JPG 014.jpg  

這個來自美國的樂團,下午四點還有一場表演,不過不是管樂,而是合唱團。我們循著幽靜的巷弄,信步走到合唱團表演的「聖‧沃夫岡教堂」(St. Wolfgangs);合唱團正在做最後的彩排,不過我們四個,大概任誰都沒有體力再欣賞一場音樂會:一方面肚子有點餓了,遊逛了大半天,精神也有點倦乏了。城裡這些個充滿歷史的博物館,只有與聖誕商店結合的「聖誕博物館」,讓我們停下了腳步。夥計是個聖誕飾品收集專家,只是德國物價高昂,不僅看上眼的買不起,連看不上眼的都很昂貴,結果總是拍照留念,等有朝一日變成有錢人再說。

015.JPG 016.jpg 017.JPG 018.jpg  

除了好吃的羅騰堡雪球,肚子愈來愈餓的四人,終於在接近城裡風景最美的「普連萊小廣場」(Plonlein)之前,找到一家飄著肉香的臘肉香腸店。店裡各式肉品與香腸堡(Bratwuerst)都是熱騰騰現烤現做的──在紐倫堡錯過香腸大餐的我們,果然經由「幸運之環」的帶領,找到了午餐的天堂。除此之外,廣場旁還矗立著一家外表漆成橄欖綠的雪球老店,裡頭的雪球看起來比早上嚐過的更為專業;至於櫥窗裡的蘋果乾,也引起我們的側目,讓我們在香腸堡下肚之後,還看得口水直流。

在許多介紹羅騰堡的海報或旅遊書上,「普連萊小廣場」優雅的景致都會特別被標示出來。沒有做足功課的我們,來到羅騰堡,只記得得好好看看這個小巧可愛的景點,卻繞了半天遍尋不著;沒頭沒尾沒線索的問人,最後,沿著小巷弄,竟就找到了這個可愛的小廣場。這城夠小,我們沒花太多時間,就在買下要價不斐的一小包蘋果乾後,告別了普連萊小廣場,往早上停車的城門走去。昂貴的羅騰堡並非我們住得起的地方,這個愜意的午後,我們得往下一個城市出發了。

019.jpg 020.jpg 021.JPG 022.jpg 023.jpg   

往城門走去的路上,我們注意到早上進城的城牆上,原是有步道可以通行的。當Hubert老師和我已累得欲振乏力時,夥計和Vivian老師,卻還興致勃勃地想爬上城牆一探究竟。兩人登上城牆兜了一小圈,經由路人的指引,才知道原來身邊這片原本破損不堪的中古城牆,許多年前經由台灣旅行社出資修復後,「TAIWAN」這六個大大的英文字母,就這樣立在上頭。

臨去秋波,在告別這顆陶伯河上的紅色寶石之前,竟看到了這一點跟自己國家的小小關連,讓人頓生一絲驚喜。記得09年騎單車在萊茵河畔,因為看到貨運輪船上堆著來自台灣長榮的綠色貨櫃,一時竟激動眼熱。在這個充滿歷史的中世紀古城,人們鎖不住對過往的懷想;微風中,將踏上旅途的我們,牽繫著對萬里之外遙遠故鄉的思慕。古城牆之上,晴空朗朗,遠隔重洋正受颱風侵襲的家鄉,但願一切無恙。

024.jpg 025.JPG 026.jpg 027.jpg  028.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古城 雪球 rothenburg
    全站熱搜

    Kopfho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