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787723088.jpg 

今天我留在埃森納赫,為了好好休息一天,也為了好好參觀巴哈的出生小屋。

四星級旅館是有點貴,但住起來的確愜意舒適;房間沒有無線網路,我得搬著 Notebook 到飯店大廳上網。飯店也提供電腦給客人,上面寫著:「為了您的健康,別看螢幕太久喔!」的確所言不虛。

小吉今天卸下重裝備,顯得輕鬆自在。不匆忙趕路的感覺真棒,今天騎在市區時速都不超過 10 km/hr,而昨天下雨和迷路的陰霾也一掃而空。

1787723089.jpg 

市區導覽標示極為清楚,不用 GPS 就能輕易找到巴哈之家 (Bachhaus)。在埃森納赫有兩個遊覽重點,除了音樂之父巴哈誕生於此,可以參觀他的故居之外,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馬丁路德也在這裡將聖經從拉丁文翻譯成德文,自此之後,更多德國人認識了聖經,也讓德文的流通有更穩定的地位。

當時,此地的國王不畏壓力,將躲避「宗教追殺」的馬丁路德,庇護在自己的宮殿「瓦特堡」(Wartburg) 之中,所以瓦特堡後來也成為宗教史上很重要的朝聖地之一。我對巴哈的興趣大於馬丁路德甚多,我盤算著早上去巴哈之家,下午再去瓦特堡晃晃。如果還有時間,再到街上的路德之家 (Lutherhaus) 看看。

1787723090.jpg 1787723091.jpg 

參觀音樂家的「出生小屋」,比起參觀他們飛黃騰達之後住過的屋子,要來得有趣!記得 06 年我走進維也納市郊的舒伯特出生小屋,看到他們當時燒柴的灶以及陳列著他碎了一片的眼鏡,就忍不住哭了。對舒伯特我情有獨鍾,所以易感易觸;不過,對巴哈則是崇敬遠大於私人感情。巴哈的名字 Bach,在德文裡是「小河」的意思;不過這條小河,卻在三百年前,開創了音樂的大海。

在 Bachhaus 旁邊有一棟非常具現代感的「入口建築」,也就是說,老舊的巴哈之家是不開正門的,為了保護古蹟的緣故。這棟新式而摩登的「入口建築」除了售票、紀念品、咖啡店,同時也與舊屋打通,參觀的人可以自由進出於兩棟房子之間。售票的其中一位女士非常客氣,後來還自動到樓上免費幫我解說音響的使用方法;她要是知道我這趟朝聖之路走得這樣辛苦,門票一定可以打折吧──門票 6.5 歐元。

1787723092.jpg 1787723093.jpg 1787723094.jpg 

在維也納參觀貝多芬和舒伯特之家時,我就覺得奧地利人對於古蹟的維護很有一套精細的想法和縝密務實的做法;沒想到今天來到這裡,覺得德國人更勝一籌──除了保護史蹟的手法、資料展現的條理化、制度化,做得十分用心,對音樂、影像與科技的掌握,也結合得非常細緻,感覺完全是個給現代及未來的人類參觀、不會輕易褪流行的地方。旅遊書上對於巴哈之家輕描淡寫,有的甚至跳過去,真是可惜。

紀念品店還有賣咖啡豆,非常特別;不過這個原因我知道,嘿嘿~~話說巴哈寫膩了為宗教而做的清唱劇,所以寫了一個通俗清唱劇,名叫《咖啡》,內容描述一個愛喝咖啡的女孩,跟她爸爸說只要有咖啡,要她不嫁人、要她去死都甘願。可能巴哈覺得這點子很有趣,所以就寫了一個這樣的清唱劇,抒發成日作嚴肅音樂的苦悶也未可知,呵呵~~

1787723095.jpg 1787723096.jpg 1787723097.jpg 

館內所有的物品及陳設,都附有英、德文對照的解說,德文的部分我都能抓到幾分了,英文也就更為簡單,一般人大約高中程度應該都可以讀懂──我覺得這是德國人做事務實及厲害的地方,他們知道巴哈是他們能拿得出來、舉足輕重的世界級文化寶藏,所以絕不能把他刻板化、嚴肅化、學術化,要讓世人都能輕易接納他、欣賞他,千里迢迢也要來此一遊。

這讓我想到這家旅館大廳裡,有張幾年前美國總統柯林頓訪問埃森納赫的巨幅帆布輸出海報,照片中總統先生笑得春風燦爛,彷彿他訪問德國,只為了來埃森納赫一遊,其它事兒都不重要一般。海報上誠懇而恭敬地寫著:「柯林頓先生,埃森納赫誠摯地歡迎您!」你就可以知道在不景氣的年代,德國人怎麼務實地包裝與推銷自己。我們天天在喊著要迎接陸客來旅遊,結果滿腦子想的只是人家口袋裡的錢;如果這些旅遊景點連台灣人自己都嫌棄,怎麼叫那些小氣巴拉的阿六仔掏出銀子來?

1787723098.jpg 1787723099.jpg 1787723100.jpg 1787723101.jpg 

如果我沒記錯,巴哈有三位妻子,二十個孩子,他的生育能力和作曲的功力可謂並駕齊驅、不相上下。其中他最鍾愛第二任妻子安娜,除了因為體恤安娜辛苦為他抄譜、謄稿,所以做了好多鋼琴小曲子,讓本來不會彈琴的安娜也能學會演奏鋼琴、真正加入音樂的行列,還幫她買鳥籠、找黃色康乃馨,對她可謂疼愛有加。我們小學音樂課本裡的《老烏鴉》(老漁翁),就是巴哈寫給安娜彈的小曲子之一。

1787723102.jpg 1787723103.jpg 1787723104.jpg 1787723105.jpg 

館內除了展示這些柔性的一面,關於歷史變遷、政治演進,以及現代出版品的歸納,也非常專業。而空間的設計又古典、又前衛,我身邊一群國中年紀的孩子,都能參觀得興致盎然,雖然他們此刻所認識的巴哈,未必比我們台灣的孩子多。這是全德國第一個為巴哈而設立的博物館,所以代表性十足;接下來在威瑪、萊比錫,我應該還可以看到其他的巴哈博物館,不過這個出生之屋肯定最具有不能取代的地位。

1787723106.jpg 1787723107.jpg 1787723108.jpg 1787723109.jpg 

我在巴哈之家待了兩個多小時,遲遲捨不得離開,每回到這種魂牽夢縈的地方來,我就會想著:這一離開,也許一輩子不會再回來;我要好好地、珍藏似的,守住這些美麗的畫面,讓它永遠在我的心裡。所以,今天在這兒拍了將近 300 張照片,只可惜旅途中我修照片時間有限,此刻只能擇要公布,等日後回台,再慢整理出來,放在相簿和朋友們分享。

1787723110.jpg 1787723111.jpg 

中午優閒地坐下來吃 Subway,不過比起台灣的 Subway,這裡的較不精緻。台灣的配菜有因為口味問題,捨棄太鹹太辣的,而醬汁也沒有太奇怪的口味,甚至麵包還可以加熱、變得鬆軟可口。德國的 Subway 則是有許多起司和醬汁的選擇,麵包是又冷又硬的,一份要價 5.99 歐元,大概是台灣的 3.5 倍價錢。

雖然時間不多,瓦特堡我還是去了。爬到位在山尖兒上的城堡,需要不錯的腿力;還好今天小吉沒掛行李,不過最陡的地方我還是推車走了一段。反正現在我沒穿車衣、沒穿卡鞋,自然不會怕別人笑;更重要的是,今天是純度假,我得讓膝蓋和兩條腿好好休息。不過,我對於參觀城堡內部興趣不高,所以只簡單拍照,就下山來。在瓦特堡遠眺,視野極佳,難怪它曾是軍事要地;不過遊客太多了,而且我猜,一定很多人不知道來這裡要幹嘛!^^

1787723112.jpg 1787723113.jpg 1787723114.jpg 

回到市區來,花了一點時間找到郵局,買了一些郵票,準備寫些明信片。寄到台灣的郵資漲價了,我記得從前是 0.7 或 0.8 歐元一張,現在是一塊錢一張了,經濟果然不景氣!回到旅館,坐下來準備整理照片,也讓雙腳提早休息、不再勞累。明天我將從埃森納赫騎到威瑪 (Weimar)──另一個巴哈待過的地方,不過歌德在此住了更長的時間,重要性更大──朝聖之路將繼續延伸,除了音樂,接著還有文學。

1787723115.jpg 1787723116.jpg 1787723117.jpg 

回到旅館,早上晾的衣物都乾了,下午四點,外頭陽光正好。我雖然很高興在這家旅館享受著泡澡的愉悅,但是心裡不免有浪費水的罪惡感。在家裡我節省用度慣了,資源回收、廢水回收也做得很徹底,但是當此刻全身痠痛,泡泡澡還是為我帶來了極大的快樂,等我回家,再把這些水省回來吧! ^^

明天還會下雨嗎?還會繼續迷路嗎?明天的事,等明天再擔心吧,好好睡個覺,明天威瑪見!

1787723118.jpg 1787723119.jpg 1787723120.jpg 

arrow
arrow

    Kopfho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